物聯網引投資潮 傾力智能交通標志建設
發布時間: 2012-05-01
物聯網引領新一輪投資潮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規劃》、《道路交通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項政策扶持,預計未來10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在1820億元之巨。
預計2012年第一季度千萬級項目約占總市場規模的50%,對企業的資金實力、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以及后續服務能力等方面要求日益提高。而作為智能交通得力技術支撐,物聯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物聯網是萬億級產業,成各國發展戰略
物聯網應用廣泛,不僅可以提高傳統產業的效率,還可提高整個社會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預計到2020年全球接入物聯網的終端將達到500億個,物聯網將成為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的又一個萬億元級新興產業。據美國調查機構Forrester預計,物聯網的產業鏈價值比互聯網大30倍,將形成下一個萬億級別的信息產業;國內的賽迪顧問預測到2015年,物聯網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相比2010念得2000億元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世界各國紛紛提出物聯網發展戰略物聯網已成為全球發展戰略,各國紛紛提出發展規劃,物聯網藍圖已經明朗,相關技術與標準正不斷成熟,尤其是在智慧城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建筑等領域已開展實質性規劃與試點建設工作。
二、物聯網的興起引發新一輪智能交通投資潮
眾多經濟學者表示,隨著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新一輪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潮已經來臨。而新一輪地方投資潮能否力挽狂瀾?圍繞投資拉動利與弊的口水戰已展開。一些研究者堅信,已成為拉動未來20年中國經濟的支柱,這些地方刺激計劃將有助于經濟實現反彈。反對者則認為,地方政府在“穩增長”的煙霧彈下,再次拿出的龐大投資計劃,可能變成“定時炸彈”。
8月22日,天津市初步確定今后4年將投入1.5萬億元重點建設10條產業鏈,進一步壯大該市產業規模、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業聚集。這10條產業鏈規模將從現在的1.2萬億元擴大到2016年的4萬億元,具體包括規模達萬億元的石油化工產業鏈和重型裝備產業鏈以及汽車產業鏈、物聯網產業鏈等。
貴州省也不甘落后。該省日前推出《貴州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將在未來10年完成投資3萬億元。按10年投資預期,政府每年為此規劃需投入1000億元,主要用于智能交通、智慧醫院等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形成物聯網生態。實際上,7月以來,各地在中央“穩增長”的宏觀經濟定調后,紛紛宣布了促進投資和增長的計劃。
三、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解析
設想當我們開車在路上,遇到前方堵車,當時,在車上最想知道的是,如果繼續等待需要多少時間?改為走其他路是否堵車,車流量如何,怎么走,需要多少時間?這些即時信息在交通標志上卻無法獲得。如何在現有路況下實現對人、路、車的有效監控,實現道路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便成了有效解決目前交通擁堵問題的當務之急。我認為將物聯網技術有效地應用于交通標識將極大的促進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
交通標識的問題與物聯網特征交通標識設置存在的問題
1、道路交通標志標線的設置不能充分體現其功能
就如目前的指路標志信息選取方法,不能滿足網絡化道路交通體系功能發揮的需要,在道路成網條件下如何為道路網的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指路、導向信息,滿足多種不同目的駕駛員的需求,發揮路網的最大功效,充分實現路網體系對交通的疏導作用是交通所面臨的新問題。
2、標志標線的設置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在現實中標志標線的設置沒有能夠從交通流暢角度去思考標志標線設置的問題,有些則教條地套用以往的舊思路、舊標準來設置,由此出現了許多技術缺陷。
物聯傳感特征分析 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物與物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得物體的信息;二是可靠傳遞,通過各種電信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三是智能處理,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實施智能化地控制。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交通標識的功效
1、實現對外部環境調節
建立物聯網系統,將RFID技術用來交通標識的個體標識,為之設計專用的RFID標簽,并結合無線傳感網絡、PC機數據庫、汽車終端等構建RFID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交通標識數據的有效追溯和數據的共享,從而達到優化交通標識管理維護的目的。物聯網科技應用于交通標識可以實現獲取天氣信息,如濕度、雨霧、陽光強度等信息,從而進行科學分析,自動觸發相關行為,調整標志反射角度,并根據相應天氣信息發出警示信號。交通標志以往由于客觀原因標志在設計、安裝和管理上十分混亂,存在許多問題,如:一個標志桿上安裝五六塊標志,駕駛員無法在短時間內識讀。而通過物聯網技術有效地解決了此類問題,它通過監視實際的天氣、車流等情況自動觸發對車主最合理的禁令、指示或警告標志。
2、實現流量控制及交通誘導
針對信息滯后帶來的不便,就目前大多數交通擁堵來看不在于交通路況的路少或車多,而在于對路況的信息傳遞不暢所致,另一方面即便有的地方信息傳遞流暢但信息的處理不及時缺乏相應的智能化應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交通標識對于道路的通行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將物聯網技術運用于交通標識中可以智能實現流量控制。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交通標識的功效交通標識與汽車終端的數據交流是實時雙向的,通過各類交通標識實時監測和采集公路交通的流量信息,將相關的流量屬性和數據信息進行存儲得到交通流量數據庫,其監測的交通流量范圍主要包括:路段各個進出口的總車流量、不同進口到不同出口的車流量、各個路口進出口單位時間內的車流量以及單位間隔時間的車流量。通過采集監測到的交通數據流量,進行數據格式轉換和數據庫存儲,從而建立智能交通系統的交通流量數據庫。通過該數據庫又可以自動或手動通過交通標識進行流量控制。如當道路通行不暢時,交通信號燈可以通過傳感器獲取實時信息,并自行合理調整信號燈,而相對應標志可以對此段道路適當分流,從而實現緩解道路壓力的目的。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交通標識中,還可使原本相對獨立、固定的個體形成有機整體,形成有效的公路網。通過交通標識系統,為出行者指示下游道路的交通狀況,讓出行者選擇合適的行駛道路,既為出行者提供了出行誘導服務,同時調節了交通流的分配,改善交通狀況。智能交通誘導功能還需要能夠接收來自車載終端的查詢功能,依據RFID、GPS等對車輛進行定位,根據車輛在網絡中的位置和出行者輸入的目的地,結合交通數據采集子系統傳輸的路網交通信息,為出行者提供能夠避免交通擁擠、減少延誤及高效率達到目的地的行車路線。在車輛終端上給出車輛行駛前方的道路網狀況圖,并用箭頭標示建議的最佳行駛路線。
3、便于維護管理
目前,在交通標識管理中維護難度大,特別是農村公路標志存在被車輛刮破、撞彎,標線老化、脫落或反光效果差等現象比較普遍。而通過RFID標簽可以準確的定位到相應的交通標識,更可以通過程序設定,當交通標識發生破壞時自行發送維護請求,方便公路管理部門的管理,并可將所有維護信息存檔,便于今后調取分析。
物聯網技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已被正式列為國家5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并列入十二五規劃。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其在中國的受關注程度是在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各國不可比擬的。
物聯網是利用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將物體相互連接起來,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物體的智能識別,信息交換和管理。它應用于交通標識中,具有諸多優勢:(l)實時、準確和全面的數據采集;(2)流量控制及交通誘導;(3)路徑標識和歷史路徑回溯;(4)便于標志標線維護等。物聯網技術對于交通系統應用來說是機遇,物聯網科技的發展也必將深刻影響現代交通的未來。
01/17
06/18
09/24
12/26
12/31